<delect id="bi2lr"><em id="bi2lr"></em></delect>
          1. <input id="bi2lr"><ruby id="bi2lr"><address id="bi2lr"></address></ruby></input>

            <var id="bi2lr"></var>
            <acronym id="bi2lr"><em id="bi2lr"><dfn id="bi2lr"></dfn></em></acronym>

            首頁 > 資訊 > 電力訪談 > 正文

            生態環境部:推進鋼鐵、電力、煤炭等重點行業的清潔化運輸

            2023-03-29 15:02:59 來源:生態環境部

            3月28日,生態環境部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表示,目前我們國家的電動重卡發展應用最多的就是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這也是與我們大氣污染防治形勢相適應的。下一步,將持續推進鋼鐵、電力、煤炭等重點行業的清潔化運輸。

            嚴控污染物的排放增量,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依法依規退出重點行業落后產能,推動產業結構和布局優化調整;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嚴格控制煤炭消費增長,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全文實錄如下:

            3月28日,生態環境部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出席發布會,介紹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扎實推進藍天保衛戰。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先生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今天,我沒有要通報的重點工作。

            下面,請劉炳江司長介紹情況。

            劉炳江: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謹代表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對大家長期以來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借此機會我就大氣污染防治有關情況做一個簡要的介紹,兩個方面的情況:

            第一,大氣污染防治十年的成效。第二,2022年的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給大家通報一下。

            第一,大氣污染防治近十年的成效。2013—2022年恰好十年,十年間我國GDP總量增長了69%,PM2.5濃度下降了57%,實現了十連降,重污染天數減少了92%,二氧化硫濃度降至個位數。特別是北京市,大家都非常熟悉,2013年PM2.5濃度89.5微克/立方米,去年是30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數從58天降到了3天。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由2000多萬噸,分別下降到300萬噸、900萬噸左右,分別下降了85%和60%。我們實現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的藍天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

            取得這些成績的關鍵是卓有成效的頂層設計。2013年,黨中央、國務院審議通過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就是“大氣十條”,2018年出臺了《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指導,制定了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制度,也在2015年開始實行。有了政策的制定,也需要狠抓落實。這是黨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向污染宣戰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我們國家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全面治理PM2.5污染的發展中國家。

            一是推進能源領域的結構優化和調整。2013—2022年十年間,我們國家以能源消費總量年均增長3.3%,支撐了GDP年均增長6.5%這么一個好的成果。能源消費的彈性系數始終在0.5左右,說明我們國家節能成效顯著。特別是,能源消費總量2022年同2013年相比增長了22.9%,煤炭消費總量僅增長了4%左右,也就是一億多噸。我們回想一下2003—2012年的十年間,我國煤炭消費總量增長了128%,也就是23億噸。所以說能源發展在近十年間是典型的“綠肥黑瘦”時期,這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好的機遇,從原來控制排放增量為主轉向以削減存量為主的階段。燃煤鍋爐從52萬臺下降到現在不足10萬臺,農村散煤治理3500萬戶,一大批低效燃煤設施、爐窯實施了煤改氣煤改電,合計減少煤炭消費約5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十億噸。能源領域結構優化調整是推進空氣質量改善的最主要措施。

            二是強力推進傳統產業結構優化調整。2015年中央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務院出臺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等系列政策。截至2022年底,全國一共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鋼鐵約3億噸、煤炭10億噸、水泥3億噸、平板玻璃1.5億重量箱,鋼鐵企業數量減少了20%左右。我們嚴厲打擊人民群眾反應強烈、治理無望、“劣幣驅逐良幣”的“散亂污”企業及集群6.2萬家。產業結構調整也是推進空氣質量改善的重大舉措。

            三是大力推進交通領域的綠色轉型。一般來說,發達國家貨運量中鐵路運輸占40%多,而我們國家十幾年鐵路運輸占比持續下降,到了2016年只有7%左右。從2017年開始,以環渤海停止公路運煤為標志,開始實施“公轉鐵”,全國鐵路占整個貨運的比例持續六年上升,扭轉了持續下降態勢,這是非常難得的工作。同時“公轉水”大幅度上升,公轉鐵、公轉水、散改集、油改電、油改氫氣等等,這些工作一直在做,而且做得比較卓有成效。近幾年機動車排放標準實現“三級跳”,對應的油品質量也是“三級跳”,我們國家現在機動車排放標準與發達國家基本一致。

            四是積極穩妥實施重點行業超低排放等治理工程。十年來,我國燃煤電廠排放水平達到天然氣發電排放水平,也就是超低排放,打造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燃煤清潔發電基地。同時,大力推動鋼鐵超低排放,現在已經完成2.5億噸粗鋼產能企業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在此期間,水泥、焦化、燃煤鍋爐超低排放也在同步進行。

            五是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不僅是PM2.5一項指標,粗顆粒物對群眾影響也是一樣。2013年北方地區城市降塵量最高可達每月每平方公里30多噸,經過持續治理,現在已經降到了幾噸的水平。原來的春天燒荒,夏天露天燒烤,秋天燒秸稈,冬天燒散煤,一年四季燒垃圾的“五燒”問題現在已經大幅度緩解,城市的管理水平明顯提升,村、鄉鎮、街區責任不斷壓實,現在城市也比原來干凈了。

            六是解決跨區域長距離的傳輸問題。經過2000多名科研工作者聯合攻關,我們現在已經弄清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污染成因、傳輸規律和消散機制。隨著預測預報能力不斷提升,我們能預測到十天以內有沒有霧霾,程度有多高,而且污染過程的預測率接近百分之百。同時天上的衛星、地上的走航、鄉鎮各個地方布置的監測點,已經構成了天地一體化的監測網,從而能更加精準、科學地應對重污染天氣。在應對重污染天氣過程中,把所有涉氣企業納入清單,分級分類采取應急減排措施。

            七是發動全社會力量參與大氣治理。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是全社會共同的愿望。中共中央、國務院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辦法里,大氣污染治理成效占分最高。大氣污染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地方在考核中的位次。同時中央財政大氣污染防治資金連年增長,從當初的60億,增加到今年的330億,到目前為止已累計下達了2000多億元。

            “大氣十條”的制定過程,是多年來調研耗時最長、爭論最激烈、也是修改得最多的一次。因為制定的時候就比較難,在落實的時候,我們也是逐條地落實,而且有了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制度,落實比較到位,先后公開問責了32名地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力度是比較大的。我們調集全國環保執法系統優秀骨干力量,在重點地區開展監督幫扶,目前也還在進行之中,要求地方針對查出的問題逐一整改落實,形成了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工作局面。

            給大家讀這些數據,說這些話,數據是枯燥的,但是它是千千萬萬人,包括我們在座的新聞媒體朋友,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大家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狀態,爬過了一個一個坡,邁過了一個一個坎,才取得了今天的局面。這十年大氣治理的成效向大家通報到這里。

            2022年全國空氣質量狀況現在已經對外公布了,簡要的說,三項指標均滿足“十四五”時序進度要求,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的PM2.5濃度年均值達到29微克/立方米,首次進入“20+”時代。優良天數比例86.5%,重污染天數比率下降到0.9%。

            主要污染物平均濃度“三降兩平一升”。全國PM2.5濃度同比下降3.3%,PM10和二氧化氮濃度同比下降5.6%和8.7%。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均同比持平,且維持低位,臭氧濃度同比升高5.8%,初步分析原因是,臭氧的兩項前體物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仍居高位,疊加去年我國遭遇高溫干旱的不利氣象條件,對臭氧濃度的升高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非常清醒地認識到,改善成效還不穩固,特別是今年我國面臨著氣象條件相對不利和污染物排放量顯著增加的雙重壓力,空氣質量改善形勢較為嚴峻。氣象預測結果顯示,今年秋冬季可能會轉為厄爾尼諾,我國北方地區冷空氣活動會減弱,溫度偏高,大氣擴散條件總體不利。今年以來,經濟社會活動全面恢復,排放量會有一定增加,這都給我們出了新的難題和考題。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深入學習領會貫徹黨的二十大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出的新部署、提出的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強化系統觀念,更好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和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推進全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謝謝大家。

            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答記者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今年開年以來,尤其是進入到二三月份,多地出現重污染天氣,能否分析一下具體原因?大氣治理的最大難點體現在哪些地方?如何鞏固我們近些年來“藍天保衛戰”的成果?謝謝。

            劉炳江:今年一季度的空氣質量形勢確實是不容樂觀,今天是28號,再過幾天一季度就結束了,大家會看到公布的空氣質量數據,各項指標都是比較差的。究其原因,無外乎還是排放和氣象兩方面的原因。

            排放方面,一方面經濟在全面恢復,原來在疫情期間,許多經濟活動停止或者減產,現在在全面恢復。我說一個交通的數據,以2019年作為比較,2022年汽油的消費量同2019年相比下降了9.2%,柴油下降了3.2%,今年以來基本恢復。目前鋼鐵、有色、焦炭等“兩高”產品產量也紛紛在增長。這是自然的增長。

            原來國家化解過剩產能的一些重點行業,通過產能置換合法合規新建的重大項目已逐步建成投產,產量在釋放,帶來的污染物排放量也在增加。同時一些地方極力追求經濟增長,盲目上一些“兩高”項目,還有一些企業為了追求經濟利潤,違法違規排污。黃潤秋部長和趙英民副部長去河南和陜西,去了幾個企業都發現了問題。

            這些問題都客觀事實存在,但是今年的氣候相比之下也比較特殊。全國兩會期間有一次溫度升高的過程,這次過程中鄭州和濟南一帶溫度達到30多度,甚至出現了臭氧污染,溫度升高導致的冷空氣減少,疊加其他不利氣象條件,也使北京及周邊地區3月4號到7號出現了一次重污染過程,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唐山五個城市,其他城市還好。10號又發生一次沙塵暴,所以給大家的感覺污染很重,霧霾加上沙塵導致了長達7天的污染過程。

            問題擺在這兒,對我們來說是要怎么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保之間的工作。一方面,發揮高水平的生態環保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支撐服務好經濟平穩運行和發展向好。環保政策和經濟發展要同頻共振,不能形成合成謬誤。在經濟發展方面,治理空氣污染的一些重點工程也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措施,比如說清潔取暖、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等等,這些都是重大投資項目,列入到國家的“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之中,對GDP的拉動非常有效,形成的減排量也能推動空氣質量的改善。

            另一方面,我們要堅決守住生態環境保護的底線,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的盲目發展,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查處環境違法行為,促進實現市場公平和競爭公正,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企業達標排放是底線。

            今年以來,面對排放量的增加和不利氣象條件疊加的不利影響,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通過工程減排和向企業合規合法達標排放要減排量,這是一個堅定不移的方向。以更多確定性的減排量來沖抵經濟發展帶來的排放量和不利氣象條件的不確定性影響,謝謝。

            中國青年報記者:今年2月下旬,生態環境部兩位領導,不打招呼前往河南、陜西查污染,一些企業屢查屢犯,超標排放、弄虛作假,請問為何當前還有這么多企業,包括部分的國有企業仍然不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怎么讓企業真正扛起大氣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

            劉炳江:謝謝你的問題,2022年底到2023年初,我國發生了一次長達11天的跨年霾,集中在陜西和河南等地。我們啟動了重污染應急預案,但是效果不理想,這不符合邏輯。“事出反常必有妖”,這一次污染過程,應對方面有一些問題。2022年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河北已經全部退出后十位,現在后十位中河南占四個,陜西占三個。根據部黨組的指示要求,黃潤秋部長和趙英民副部長以“四不兩直”方式去河南和陜西對企業開展檢查,檢查了13家企業,發現存在大量不正常運行治污設施、偷排偷放、生產臺賬弄虛作假、在線監測和手工監測造假等突出環境違法問題。

            對此,我們督促相關省市開展調查,堅決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目前,已刑事拘留21人,行政拘留11人,相關案件還在進一步處理中?,F在相關省市已經全面行動起來,各級領導也以“四不兩直”方式查處相關違規違法企業。

            企業環境違法行為頻發,充分暴露出來當前大氣污染防治的短板弱項。

            一是部分企業漠視法律,突破底線。企業無視環保法律法規,存在僥幸心理,肆意偷排偷放,想方設法逃避監管,甚至多方串通,形成系統性造假鏈條。在局部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亂象。弄虛作假,歸根結底是企業治污設施投入不足造成的,達不到標準要求只能弄虛作假。

            二是部分地方治污攻堅定力不夠,韌勁不足。近年來,隨著藍天保衛戰扎實推進,環境空氣質量呈現持續改善態勢,部分地方出現盲目樂觀情緒,對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認識不足。尤其是在穩經濟的同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定力不夠,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政治自覺不夠強,抓責任落實,抓污染減排,抓監管執法不夠有力,甚至有的地方黨委政府要求執法部門對企業進行零處罰。

            三是部分地方的生態環境監管流于表面,能力薄弱。部分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對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不敢動真碰硬,日常監管走過場,尤其是對當地的利稅大戶。部分基層干部能力素質不足、業務不熟練、作風不扎實,加之現場檢查技術裝備落后,難以發現日益隱蔽的違法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重點地區、重點時段,以點帶面,幫懲結合,督促企業扛起大氣治理的主體責任。

            一是嚴肅查處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組織各地以案為鑒進行警示教育,堅持問題導向,動真碰硬,以“零容忍”態度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也忠告違法企業要敬畏法律,若敢違法,必將受到懲罰。

            二是加強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建設。指導各地推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進一步將壓力傳導到地方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持續提高地方生態環境部門識別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切實履行監管責任,督促引導企業自覺守法。

            三是幫助企業完善治污設施。指導各地開展企業治污措施梳理摸排工作,“一企一策”制定治理方案,清理整治一批簡易低效治污設施。同時樹立標桿企業,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今年春節以來,北方地區出現多輪沙塵天氣,對空氣質量的影響有多大?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們提出的1%內的重污染天數比例目標是否包括由于沙塵天氣造成的重污染天?

            劉炳江:本世紀以來,中國的沙塵天氣總體上是逐漸減少的趨勢,高發期仍然集中在3—5月份。今年以來,我國共出現了6次沙塵天氣,其中4次集中在3月份。3月份以來沙塵過程較往年同期略偏多,較十年同期多了兩次,十年同期是兩次。尤其是3月19—23日這次,氣象部門定級為強沙塵暴。氣象部門根據能見度將沙塵暴分為特強沙塵暴、強沙塵暴、沙塵暴、揚沙和浮塵五種級別。

            3月19號—23號發生的強沙塵暴,是今年以來強度最強,影響范圍最廣的一次,影響了全國20個省、區、市,北方各地PM2.5、PM10的濃度達到了嚴重污染,河北張家口PM10的峰值超過了9000微克/立方米。受沙塵過程影響,今年以來全國共有140個城市出現了沙塵重度及以上的污染,其中131個城市出現嚴重污染,均為5年來最多。

            全國沙塵造成的超標天數達到了1533天,同比增加了590天。截止到3月26日,沙塵導致全國優良天數比例損失了5.4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比例增加了1.2個百分點。氣象部門說沙塵在24號結束,是以能見度來判斷的。但是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到今天還沒有結束,到昨天為止,許多地方還出現了浮塵,PM10還是超標的。

            今年3月份以來,沙塵天氣偏多的原因,有兩個條件,一個是下墊面利于沙塵活動。2022年蒙古國降水較20年同期偏少,沙源地植被覆蓋較差。今年3月份以來蒙古國的南部和我國的西北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5—8度,尤其是3月初出現了一次極為罕見的回暖天氣,高溫事件大家在3月份也都感受到了,但是造成的影響遠遠難以用一句話來說明。這次回暖天氣導致凍土層沙土快速融化,同時沙源地基本無降水過程,地表無積雪覆蓋,大范圍的地表裸露,有利于沙塵活動。

            二是氣象條件有利于沙塵傳輸。今年蒙古氣旋強度偏強、冷空氣活動較多,在冷空氣東移南下過程中,強烈的大風,為沙塵粒子的卷揚進入高空提供了有利的氣象條件,在高空西北氣流的作用下,大量沙塵粒子向下游傳輸沉降,疊加內蒙古本地的沙源,影響我國北方地區。

            對北京而言,有兩股沙塵傳輸路徑,一股是我國西部,另一股是蒙古國的中南部。其中,從西部方向來的氣流傳輸到北京,基本上是以浮塵為主,不會出現沙塵暴;蒙古國的中南部沙塵影響最大,因為傳輸路徑比較短,氣流比較強,就造成了較重的污染。

            據科研人員統計,近十年來,蒙古國內戈壁地帶一年中發生的沙塵暴次數,比20世紀60年代增加了4倍。今年春季(4—5月)蒙古國南部至內蒙古中西部沙源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有蒙古氣旋階段性南下影響,利于形成沙塵天氣過程。預計我國北方地區沙塵過程次數較近十年同期偏多,也就是說今年是一個沙塵的大年。

            接下來,我們將會同氣象部門加強空氣質量預測預報,預測到可能出現沙塵的時候,及時發布信息,提醒公眾做好健康防護。

            剛才你提到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1%以內是否包含沙塵的問題。對空氣質量的評價,無論是人為因素還是自然因素,監測數據都有顯示,人民群眾也都能感受到,所以重污染天比例1%的目標是包括沙塵天氣影響的。謝謝。

            朋友圈熱傳垃圾分類列表 官方發聲:錯的!權威指南在這里朋友圈熱傳垃圾分類列表 官方發聲:錯的!

            近期,一張包含103種垃圾的垃圾分類列表在網上熱傳,在濕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這4個分類下,每一類都列出了20多種垃圾。因為內容詳[詳細]

            放荡的女教师中文字幕视频_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8_国产丝袜二区在线播放_国产精品18一区二区黄

            <delect id="bi2lr"><em id="bi2lr"></em></delect>
                  1. <input id="bi2lr"><ruby id="bi2lr"><address id="bi2lr"></address></ruby></input>

                    <var id="bi2lr"></var>
                    <acronym id="bi2lr"><em id="bi2lr"><dfn id="bi2lr"></dfn></em></acronym>